淡水魚養(yǎng)殖污水處理設備出水不達標的原因,山東廣晟為大家來介紹:
1、釋放器故障:釋放器有所阻塞,使氣浮接觸區(qū)出現(xiàn)大氣泡,被壞粘氣氣浮和沖擊浮渣,造成浮渣失去穩(wěn)定而至產(chǎn)水混濁。
2、刮渣問題:刮渣機刮渣時移動速度過快,使下層浮渣受剪破碎和出現(xiàn)紊流狀態(tài)而隨出水而出,當然不及時刮渣和底部積泥太多,亦會使氣浮效果不佳。
3、污水流量:污水流量對處理效果的影響不容忽視。在氣浮設備的運行過程中,需要每個氣浮池的布水均勻。流速的變化意味著污染物量的變化,因此需要及時調整試劑的用量,以達到佳效果。
污水流量過大時,氣浮池水平流量加快,停留時間縮短,不利于絮體的漂浮分離;如果流速過高,分離區(qū)水流的紊動會過高,導致泡沫-絮凝組合的破碎。水量過大時,應及時調整出水堰高度,防止污水進入浮渣系統(tǒng)。
4、絮凝劑和酸堿度對氣浮的影響:一般來說,原水的化學需氧量濃度越高,需要添加的化學物質就越多。原水懸浮物濃度越高,需要添加的藥物劑量越大。絮凝作用有一個佳劑量。**過這個劑量絮凝效果會降低,**過太多會起到相反的保護作用。此外,還應注意給藥比例和給藥順序。
混凝劑(如PAC)可以在水解過程中破壞疏水基團,使懸浮固體和油相互絮凝,同時使一些溶解的蛋白質以小顆粒的形式沉淀下來。
絮凝劑PAM分子量大,具有吸附、架橋、連接、清掃等功能。它使初在混凝劑作用下形成的小顆粒相互吸附連接,從而形成大絮體,并迅速與水分離。這樣,在PAC和PAM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較大的絮體,廢水需要在PAM之前加入PAC。
目前大部分絮凝劑PAM都是酸性絮凝劑,pH值合適。當污水的pH值**過佳pH值時,會造成絮體的溶解或破碎,對氣浮設備的氣浮分離產(chǎn)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在運行過程中,應監(jiān)控進水的酸堿度。
5、溶氣水量、回流比及溶氣罐壓力:溶氣水水源渾濁度要低,渾濁度越低,空氣越易溶解;溶氣水量及回流比(溶氣水量/原水量)根據(jù)水質情況來定。
溶氣水壓力越高,氧易向水中溶解,理想壓力范圍為4.0-5.0kg/cm2,溶氣罐壓力的調節(jié)可通過氣浮溶氣水出水閥來調整,關緊時壓力上升,松開時壓力下降。若是原水絮體增多,可適當增加回流比,但要兼顧溶氣水的壓力;同時,保證回流泵的正常工作狀態(tài)。
產(chǎn)品價格以實際報價為主,請咨詢客服
詞條
詞條說明
污水處理設備的曝氣池泡沫不易擴散,發(fā)黏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有哪些?
污水處理設備的曝氣池泡沫不易擴散,發(fā)黏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有哪些?泡沫主要分化學泡沫和生物泡沫兩種。化學泡沫由污水中的洗滌劑以及一些工業(yè)用表面物質在曝氣的攪拌和吹脫作用下形成的,隨著活性污泥的增多,大量洗滌劑或表面物質會被微生物吸解掉,泡沫也會逐漸消失。加消泡劑是可以的,或者可以末活性炭,既能吸附一些有害物質,也能提供生物載體,增加生化量。入流污水中含油及脂類物質較多的處理廠或氣浮池浮渣去除不徹底的處
港口污水處理設備中膜生物反應器是一種由膜過濾取代傳統(tǒng)生化處理技術中二次沉淀池和砂濾池的水處理技術,是一種膜分離技術與生物技術**結合的廢水處理技術。它集合了膜分離技術和活性污泥法的特點,采用膜分離取代傳統(tǒng)的重力沉降過程,利用膜分離設備將生化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物截留住,活性污泥濃度因而得到大幅度提高。由于實現(xiàn)了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年齡的徹底分離,因此反應器可以維持較高的污泥濃度,有利于世代
一、真空過濾器的原理真空過濾器是在濾液出口處形成負壓作為過濾的推動力。這種過濾機又分為間歇操作和連續(xù)操作兩種。間歇操作的真空過濾機可過濾各種濃度的懸浮液,連續(xù)操作的真空過濾機適于過濾含固體顆粒較多的稠厚懸浮液。用過濾介質把容器分隔為上、下腔,即構成簡單的過濾器。懸浮液加入上腔,在壓力作用下通過過濾介質進入下腔成為濾液,固體顆粒被截留在過濾介質表面形成濾渣(或稱濾餅)。過濾過程中過濾介質表面積存的濾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初次使用時應該注意什么?讓山東廣晟環(huán)保來告訴您:(1)用清水試機,確認設備各處無滲漏后,把電控柜與設備接通,接線時注意水泵、風機的轉向。(2)斷開電源開關、關閉設備所有閥門。(3)對設備各部位進行認真檢查,確保內外清潔、無雜物。連接件應緊固,操作鍵應可靠,配電箱和電機接地應符合規(guī)定,輸電線路應符合要求,儀表及安裝設施應完整無缺。往泵體注油部位加油潤滑。(4)接通電源,檢查各電器回
公司名: 山東廣晟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 李華
電 話:
手 機: 18765621698
微 信: 18765621698
地 址: 山東濰坊諸城市站前西街25號
郵 編:
網(wǎng) 址: sdgs1698.b2b168.com